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闲言碎语一两句

无论做什么是,起头总是最难的。

直到几天前,一位移居海外的朋友突然微我:哪里还能看到你的博文?

这句话就好像一脚扎扎实实地踢在了马屁股上,一记嘶鸣划过心头。

虽然我不记得到底是哪个人、哪件事或哪句话,触动了我再度开博的心,那就这样开始吧。

 

……言归正传

 

预言家老汉(上)

马歇尔·麦克卢汉(Marshall Mcluhan),与其老师英尼斯并称为多伦多双星。换种时髦一点的说法——传播学领域内的奇葩。

读书时,我们总有一小撮人称他为“老汉”。

“冷媒体热媒体”、“地球村”、“媒介即信息”这些大相径庭于传统的概念,都是老汉发明的。当然,他的想法颇受争议,如所有预言家那样。不过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,老汉的形象逐渐向着儒勒·凡尔纳靠近。事实上,他的那些奇思怪想,早就超越了“传播学”的范畴,媒体泛化的背后是对人类生活模式的思考。再扯远一点,若按现在的思路,老汉可能会被称为“未来学家”,而勃勃雄心的年轻人则会蹲守在他的门口,等待他规划出未来远景,指出下一条通向金矿之路。

“地球村”+“冷热媒体”

如果给老汉编撰一本词典,那么“地球村”应该就是如今运用最广泛、接受程度最高的一个。

对于很多人来说,“地球村”所表述的只是在互联网科技的推动下,全球化浪潮使得世界变小了,差不多就是个“天涯若比邻”。

事实上,回顾老汉的本意,这个“地球村”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源于技术革新,以及随之而来的交流方式,甚至是生活方式的变化。

按老汉的意思,人类最初的交流是面对面的,在该种沟通模式下,生活方式是乡村化的。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和铁路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出现,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出现了转变,从口头转为书面、从直接转为间接,这也使得生活模式由“乡村”进入“城市”。

然而,随着以网络为代表的“热媒体”的流行,人类交流模式逐渐回到当初:口头、直接、面对面、互动且能及时反馈……在老汉的定义里,人类的生活方式从城市再度回归乡村,世界变成了一座“地球村”,惟规模远超农耕时代。

这是一个关于科技、媒体、传播、生活方式等等一切螺旋式上升的故事。

从近年媒体发展趋势来看,的确印证了老汉的观点。代表着中心式传播的纸媒正在快速沉沦,而飞速崛起的新媒体无不打着诸如“互动”、“多感官”之类的标签。热到发烫的自媒体,更是将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、去中介化演绎得淋漓尽致。

在互联网的世界里,老汉的剧本也在按部就班地上演。从论坛到社交网站,再到即时聊天工具,这些变化展现的正是传统媒体之议程设置功能逐渐减弱、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愈演愈烈,并逐步形成自媒体的一个过程——交流的各方在技术的支撑下,取得了越来越平等的机会。

再看看细分的即时聊天工具,不断实现更多元化信息种类的传送,由文字到图片,到语音,再到视频直播,这展现的正是信息传播方式由冷到热的过程。科技对于人类原始沟通方式的模拟程度越来越高,互联网已经蜕去了早先那层“虚拟”的外衣,朝着老汉“地球村”的设想一路狂奔。

那么,然后呢?光翻书的话,那就没有然后了,因为老汉只写到“地球村”。不过人类的故事显然没有结束,技术的进步也不会停止,所以必定有然后。

只是行文至此,花开两朵,各表一枝。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高健

高健

15篇文章 8年前更新

曾堕互联网,后游媒体圈;藏身金融界,不辍刀笔梦。

文章